点击上方"南大脑科"↑免费订阅
提及帕金森,多数人可能会觉得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才会患此病。但由于环境、遗传、年龄以及长期精神压力,近年来,帕金森的发病年龄逐渐呈年轻化趋势。
这不,今年刚刚48岁的田女士,已经被帕金森折磨了整整6年之久。就在家里人为她辗转四处求医的时候,噩梦再次降临,田女士的父亲也患上了帕金森,整个家庭坠入绝望中,不知何去何从。
肢体抖动、行走障碍,父女俩同患帕金森
家住广西的田女士,平时身体健康,每天奔忙于田间地里,操持家中事务,繁忙的日子却也很幸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六年前,田女士突然出现左侧肢体震颤、僵硬、乏力及行走拖拽等症状,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帕金森病,这让全家人都始料不及,才四十出头的人怎么就患上帕金森了。
起初,田女士通过口服药物来控制病情进展,但效果并不理想。不久之后,肢体抖动的情况越发严重,从单侧蔓延到双侧,这让她行动缓慢、转身费劲,需要家人的帮助才能行动。
原本田女士一人就已经让家里人焦头烂额,没想到远在贵州的父亲,也开始出现右侧肢体不自主震颤、四肢乏力、活动笨拙的症状,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后,被确诊患上了帕金森病。
为了给父女俩治病,家里人辗转于广西、浙江、医院求医,都无功而返。时间一天天过去,父女俩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开始渐渐出现面部表情减少、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等新问题。
立体定向手术,重启幸福人生路
田女士的哥哥看着被帕金森病折磨的父女俩,觉得不能再这么拖下去了,偶然医院在治疗帕金森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后,便毅医院。
面对父女俩的病情,神经内科主任苗幸伟十分严谨细致。全面的查体和病史研究后,苗幸伟主任与神经外科主任熊铁农进行了联合会诊,一致认为父女俩的手术指标非常明确,可以进行“脑立体定向手术”。
术后苗主任查看父女俩肢体情况
术后,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田女士和父亲肢体活动恢复了正常,手部捏握、转动、轮替等精细动作也灵活自如。看着曾经需要人搀扶的父女俩,如今自己稳稳当当地行走,家里人都特别高兴。“手术效果太好了,以前吃饭也吃不了,走路要人扶着,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现在都好了,可以回到正常的生活了!”
田女士在做康复治疗
“真的很感谢医生对我们父女俩的帮助,医术真的太高超了!”田女士的父亲对手术效果非常满意,对医生的感激也溢于言表。出院前,父女俩特意送上的锦旗,也饱含了他们对医生的感激之情。
医院专家提醒:
诊断明确的帕金森病患者,根据病情和检查评估符合手术指征,可进行手术治疗。尤其是长期服用药物以后疗效减退,出现了“开、关”波动现象的时候,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专家简介
苗幸伟
副主任医师
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云南省神经精神专业委员会委员
曾在白求恩医科医院进修深造
曾中国医院进修深造
曾在首都医院进修深造
擅长:脑瘫、帕金森、智力低下、神经损伤、脊髓损伤、脑发育不良、脑病后遗症、面瘫、偏瘫、截瘫、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肌肉萎缩等神经系统疾病。?
熊铁农
副主任医师
医院神经外科主任
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从事神经外科工作近30年
年起先后在成医院、医院率先开展立体定向技术
擅长:帕金森、原发性震颤、运动障碍疾病、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