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创伤小,风险低的新型治
TUhjnbcbe - 2021/2/10 15:05:00
白癜风病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脊髓型颈椎病是以椎间盘退变为基本病理基础,引起脊髓或脊髓通路的压迫,导致临床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种颈椎疾病。脊髓型颈椎病是在中老年人群中,致使脊髓进行性病变的最常见疾病的一种。随着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车祸的频发,更多人长期伏案工作,好发于老年患者的超过3个或以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不再少见,且年轻化趋势明显。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局部和全身症状,包括颈肩痛、四肢麻木、行走无力、“踩棉花感”等,严重者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甚至截瘫。一般情况下,最先引起患者注意的是步态改变。

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佩戴软颈托、牵引治疗、物理治疗、避免高风险活动及药物治疗等措施。而针对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逐渐加重的患者,现阶段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手术与否取决于外科医生的判断。目前对于短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采用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为大多数骨科医生所接受,该手术方法已被广泛用临床。而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节段受压的患者选择何种术式存在不同的观点。

目前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常用的有以下术式

①颈椎后路减压术从后方扩大椎管容积,利用颈椎的生理前凸与脊髓张力形成的“弓弦效应”通过脊髓向后膨胀、漂移解除前方压迫,属于间接减压。然而,良好的颈椎曲度是影响脊髓后移程度及后路手术效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此外,术后轴性痛一直也是困扰学者的难题。

②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ACDF)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及椎体后缘增生的骨赘实现前方直接减压,但手术要求较高,且无法有效扩大椎管容积,合并有椎管狭窄者效果欠佳。

③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ACCF)通过切除责任节段椎体,扩大椎管容积,实现有效的减压,但稳定性较差,且存在钛网下沉、移位等相关并发症,尤其是需要多个椎体切除者,前柱重建难度较高。此外,ACCF能够扩大椎管前方容积,脊髓向前漂移(不可控制性脊髓前移),有研究证实严重的脊髓前移可能会造成脊髓的二次受压。

年,有学者提出了一种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ACAF)用于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该术式保留了骨化的后纵韧带,通过前移椎管前壁扩大椎管容积,兼顾了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该术式基础上,通过对颈椎解剖的研究,医院刘斌教授治疗组率先在自治区范围把该技术应用于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病例:

患者刘XX,女性,47岁,主诉:颈部疼痛不适伴双上肢麻木无力3年,加重10天,查体:颈3-6棘间及椎旁叩击痛,颈部活动受限,双上肢皮肤感觉麻木,双手内在肌肌力IV级,双Hoffaman征阳性,双膝,跟腱反射亢进。诊断:脊髓型颈椎病,颈椎管狭窄

术前颈椎MRI可见颈4/5,5/6,6/7间盘突出并相应阶段椎管狭窄,颈椎椎间盘退变,颈椎曲度轻度反曲。

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及测量后,治疗组制定了手术方案,该术式切口仍为常规颈椎前路横切口,手术操作步骤(下图)

A-D为矢状面观,E-J为轴面观。A切除椎体前面骨赘和椎间盘,B切除椎体前部,C椎间融合器植入,钉板预固定受累节段,并椎体两侧截骨开槽,D提拉,E术前椎间盘突出状态,F切除椎体前部,G一侧开槽,H钉板预固定,I另一侧开槽,J提拉。

术后恢复良好,患者自述双上肢麻木感较前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复查CT,MRI

CT影像可见颈椎前路钢板位置固定良好,颈6椎体前移,椎管容积较前扩大,MRI可见颈椎后方致压物前移,椎管通畅,无卡压。

因此可见,ACAF结合了传统颈椎前路手术直接减压和颈椎后路手术操作安全的特点,有效扩大了颈椎椎管矢状径及椎管横截面积,降低了椎管狭窄率,彻底减压脊髓,短期随访疗效良好,可作为治疗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选择方案。

参考文献

1.YangH,SunJ,ShiJ,etal.AnteriorControllableAntedisplacementFusion(ACAF)forSevereCervical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ComparisonwithAnteriorCervicalCorpectomywithFusion(ACCF)[J].WorldNeurosurgery,,.

2.SunK,WangS,HuanL,etal.Analysisofthespinalcordangleforseverecervicalossificationofthe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

1
查看完整版本: 多阶段脊髓型颈椎病创伤小,风险低的新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