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参蒸雏鸡:
文章来源:中新 发布时间: 阅读次数:次现下,《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如酷暑般不断“升温”,而不法分子的中奖“好声音”也“顺势而起”。仅7月20日、21日两天,宁海有三人因轻信“栏目组”发来的中奖短信,共被骗1.75万多元。7月20日,家住宁海桃源街道的20岁小伙小王收到一条短信:“恭喜您被中国好声音栏目抽为幸运用户,可获得9.8万元奖金以及苹果笔记本电脑一台。”小王信以为真,立刻按短信提示,登录指定址,输入验证码后,在上填写了个人信息。几小时后,一个“950”开头的打给小王,称要先缴纳风险保证金3600元方可领奖,并让他不要挂断。随后,小王去银行将钱汇入对方提供的账户,并告知那头的“客服”。此时,对方又提出需汇5000元个人所得税,由他们代缴。小王再次照办,喜滋滋地以为能领奖了。谁知对方又提出,领取获奖证书还需1.1万元。他这才意识到上当,马上报警,但已损失8600元。就在小王被骗次日,家住跃龙街道的19岁女孩小叶也被人以同类手法骗走4900元。对方这次甚至加上了恐吓:“如果不来领取这些奖金、奖品,你将要负刑事,法院会发传票给你,到时你要赔偿我们5万元至10万元。”由于害怕支付巨额“赔偿金”,小叶不得不将辛苦打工赚来的钱和在校获得的奖学金,全部汇给所谓的“好声音工作人员”。若不是因为付不出更多钱而与对方发生争吵,小叶还一直没意识到被骗。据了解,仅7月20日、21日两天,宁海警方就接到3起因为相信被《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等节目抽中奖而汇钱上当的报警,且受害人都是20岁以下的年轻人。据悉,另一人被骗4000多元。办案民警分析,这一手法虽然与传统的电视栏目中奖诈骗并无太大差异,但因冒名当前在群众中有巨大影响力的电视节目,又采取发送短信、电子邮件、信息等方式漫天撒,大大增加了迷惑性和“可信度”。而受害人普遍年纪较轻,熟悉并热衷此类电视选秀节目,得知自己中奖后,常常会被惊喜冲昏头脑。同时,他们对社会上的各种骗局又不太了解,因而轻易上当。在此,宁海警方提醒,正规机构、正规站组织的抽奖活动不会让中奖者“先交钱,后兑奖”。民警传授了一个辨别真伪的小技巧:如果对方提出兑奖需先缴纳保证金、手续费等,可询问是否能从应得奖金中扣除后直接兑奖。若对方不同意,多半是遇到了诈骗分子,应提高警惕立即报警。(沈孙晖 通讯员周国亮)
近日,21世纪不动产上海锐丰房地产的多名经纪人在微博上爆料,其所在公司从去年8月开始代理金地艺境项目,但金地方面至今还拖欠着上千万佣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