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和/或脱位所造成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入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根据文献报道,中国脊髓损伤年患病率为37人次/万,平均年龄范围为34.7-54.4岁,患病人群中男性多见,其中交通事故和高空跌落是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
脊髓损伤除了会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外,还会出现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炎、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痉挛等症状,以及因长期卧床所致的泌尿系统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和压疮等并发症。
有研究者发现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手段,它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神经保护、细胞替代、炎症调节、细胞的分泌作用、促进血管再生、促进轴突再生、促进髓鞘再生、神经中继形成和改善脊髓组织微环境等。目前临床上使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脊髓损伤还处于初级研究阶段,并未大范围开展。
为了对临床中使用MSCs移植脊髓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有研究者通过PubMed、WebofScience、Cochrane、EMbas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对符合条件的10篇文献(6篇随机对照试验,4篇队列研究),共名患者进入最终数据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运动功能评分、感觉功能评分(针刺觉、轻触觉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分级(AIS)改善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来评估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果:①ASIA感觉功能评分:通过对比发现人脐带来源的MSCs移植组ASIA感觉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MD=5.20,95%CI:3.50-6.90,P0.),见图5。
②AIS分级改善率差异:结果显示人脐带来源的MSCs移植组AIS分级改善率高于对照组(MD=2.26,95%CI:1.40-3.65,P=0.),见图8。
③各组Barthel指数量表差异:结果显示人脐带来源的MSCs移植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MD=5.12,95%CI:1.04-9.20,P=0.01),见图9。
④各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纳入的10篇文献中,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为0%,未出现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期间有一些患者出现轻微发热、头痛、腹泻等症状,以上症状在予以对症处理后,均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总结:现有的临床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脊髓损伤是有效的并且安全性较高,可以改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更大规模研究。
未来仍需学者们对此有更加深入的研究,以期获得更多的临床数据,从而得出更加可靠、更有说服力的结论,使干细胞技术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为脊髓损伤和其它疾病的带来新的康复希望。
参考文献:
1.ShiYao1,HanShufeng2,YuanYitong3,DuRuochen3,JingZhijie3,ZhaoBichun3,ZhangRuxin3,ZhangYujuan3,WangChunfang3.Efficacyandsafetyofhumanumbilicalcordmesenchymalstemcellsinthetreatmentofspinalcordinjury:ameta-analysis.,26(25):-4.doi: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