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是指因外力直接作用导致脊髓损伤,造成脊髓受损,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截瘫,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抖造成极大的影响。中医认为脊髓损伤属于痿症范畴,病因病机与肾虚、气滞、痰浊、瘀血等有关。
《医宗金鉴·论痿症》云:“痿者,四肢筋脉弛缓不用也。”在临床上,常以肢体筋脉弛缓不用者称为痿症;因肢体筋脉弛缓不用而不能运动者称为痿证。本病的发生与肾、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1.肾虚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强则病风痉”,说明阴阳失调,阳亢则风,阴虚则痉。《素问·调经论》:“阳气胜则阴气衰”,说明阴阳失调,阳气衰弱则阴气强盛,阳亢于外而阴寒内盛,进而发生痉挛性瘫痪。《灵枢·大惑论》:“阴阳离决而位至,神明出脱而卒死”。说明阴阳失调,神明离绝则有生命危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说明阳气衰弱则筋骨失养而成痿。
2.肝虚
肝主筋,筋脉不能得到濡养而发为痿证,主要表现为肢体筋脉不能正常运动,肌肉萎缩,不能随意屈伸等。《素问。调经论》指出:“诸血者,皆属于心”,“诸筋者,皆属于肝”。肝藏血,主疏泄而藏*,其华在爪,其充在筋。肝主疏泄与藏*密切相关。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养而发为痿证。
临床上常见的痿证证型有: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等。肝郁脾虚证表现为肢体痿软无力、倦怠乏力、面色少华;肝肾阴虚证表现为肢体痿软无力、腰膝酸软无力、眩晕耳鸣、夜间盗汗;脾肾阳虚证表现为四肢痿软无力、肌肉萎缩、尿频遗尿;肝肾阴虚证表现为肢体痿软无力、头晕耳鸣。
3.脾虚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脾失健运,则饮食不化,精微物质生成不足,肌肉失养而萎软无力。
脊髓损伤患者多数属于虚损的范畴,脾肾亏虚为本,气血不足为标。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失养是其基本病机。
脊髓损伤后本虚标实,病情缠绵难愈。治疗应以益气补肾、健脾益胃、补益气血、补益髓海为基本治法;治疗应以补肾填精、健脾养血为基本治法;治疗应以扶正固本、扶正祛邪为基本治法;治疗应以滋养肝肾、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治疗应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补益气血为基本治法。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辨证施治。
4.胃虚
《医宗金鉴》:“夫肾之不足,乃虚损之源,故肾虚则筋不能动。”《素问玄机原病式》曰:“肾主骨,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髓之海”,《素问·痿论》曰:“肝肾俱虚则痿”。《素问·痿论》曰:“筋者,诸节皆属于肝”。《素问·逆调论》云:“筋脉常引而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肾主骨,其华在爪。”《灵枢·百病始生》曰:“肾者,作强之官,技巧出焉”;《素问·举痛论》云:“肾者,作强之官”;《素问·痿论》云:“诸痿之属皆属于肾”。说明肾气不足是痿症发生的基本原因。肝肾同源,肾精亏虚,肝血不足,不能濡养筋脉而致痿废不用。故治疗上当以补肾填精为法。
本文作者/张涵//北京辰星中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