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效果好 http://www.wangbawang.com/m/许多妈妈都有这样的困扰
/p>
看到孩子不爱阅读、沉迷看动画片时,十分发愁。
发现孩子畏难情绪严重,遇到一点困难就想着放弃时,也不知该如何引导。
学堂后台一位妈妈却分享了自己“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经历。
这位妈妈备考公务员,每天伏案做题,孩子们看到,也开始读起书来。
在引导孩子学习上,“做榜样”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在其他方面,榜样的力量亦是无穷的。
这种力量,在高分纪录片《中国喜事》中的一集《新生·心中的山》中有着集中体现。
翻过心中的山
这个叫周艺的大男孩,今年29岁。
十年前,19岁的他是一名船员。
一次意外,他从货船甲板上直接摔进机舱,颈椎第四五六节脊髓损伤、肺部损伤......高位截瘫的他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不能动、不能跳、连翻身都困难。
周艺父亲是保安,母亲是保洁。命运像一座沉重的大山,压在了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上。
周艺一度变得颓丧低沉,他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与外界完全隔绝,心里自卑,不愿意见人。
如何让儿子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生活,是对老两口的巨大考验,他们决定以身作则。
在周艺眼中,父亲是个十足的乐天派。
周艺的父亲,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嘴里没有一句丧气的话。
一有空就推着轮椅带着周艺去外面晒太阳,父亲拍着篮球,充满活力。
推着儿子的轮椅,步伐矫健,还腾出一只手向空中挥舞,精气神十足。
在狭小的保安室也不忘欢快地哼歌:“翻过了一座山,越过了一道弯,撩动了白云蓝天蓝......”
为了让儿子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生活,父亲还计划了一次带儿子登泰山的旅行。
坐火车、乘大巴、上缆车,都得先把儿子抱起,安置在车上,然后把轮椅搬上来。
其中的不容易不用多说,但乐观的父亲毫无抱怨,刚一上缆车就兴致勃勃地给自己和儿子自拍。
从半山腰的南天门到玉皇顶,没有其他交通工具,只能靠父子二人想办法。工作人员好心劝阻,说“太难了”,而父亲却把周艺一步步背上了山。
晨光照耀,父子二人欣赏大好河山,父亲也让儿子知道有决心就没有过不去的事。
周艺父子登上山顶,周艺尝试着站起来
受伤后的周艺,开始做自媒体,分享自己的生活。他在直播间里唱歌,笑容满面。
视频平台上的粉丝数越来越多,周艺用自己收入,给父亲买了一块手表。
周艺一家
他对着自己的观众说:
“父亲的做法,就是给我打个样!”“让以后当我再遇到困难时,就想想我们曾做过的不平凡的事。”
父亲的愿望是:“让儿子真正走出去,去登上泰山。”
周艺以后能不能步伐矫健地登上泰山,我们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已经从心底里站起来,走上自己人生的路。
为人父母
就是要给孩子的人生打个样
周艺父亲最令人感动的一句话,就是:“我就是要给周艺打个样,做个榜样。”
企业家任正非曾说:“劝慰别人最好的也是唯一的方式就是,你自己先做到。”
是的,“身行一例,胜似千言。”对孩子来说,父母的行为远胜他们的言语。
有一位母亲叫原梦园,49岁的她本是一名大学的宿管阿姨。
她重视孩子成绩,却在一开始采用了错误的方法:
“我也曾经‘河东狮吼’过,我还打过儿子。导致孩子因为害怕,出现了轻微多动症,成绩一度变得很差。”
她曾经盯着儿子做作业,但收效甚微,孩子也很焦虑。
她开始改变:“儿子三年级时,我发现他很焦虑,于是我改变了陪读的状态,拿起书坐在他旁边看书,而不是看着他写作业,来排遣他的焦虑。久而久之,陪读成了一起读书。”
她意识到,与其打骂,不如给孩子无痕的引导;与其做个监工,倒不如做个榜样。
于是从儿子上中学起,原梦园也开始学习。她先后考取会计师、母婴护理师、中级按摩师。
还连续3年旁听交大课程,坚持上网课,读完了成人本科。
不用唠叨、不必催促,她伏在书桌前的身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儿子准备考研,原阿姨便想:“那我也一起考吧,互相督促,也有个学习的氛围。”
原阿姨年纪大,记忆也不如年轻人,但她却不气馁、不放弃。“我花很多很多时间,一遍遍重复。”她连续天背单词打卡,考过了英语四级,这种毅力大概是许多年轻人也达不到的吧。
原梦园的笔记
年,她和儿子同时考研,儿子考上了复旦大学,她考上了广西大学。
身教胜于言传,果然如此。
你为孩子心中注入力量了吗?
周艺父亲、原梦园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分别把“有决心就没有过不去的事”和“热爱学习、不气馁不放弃”的力量,真正地灌注到了孩子心底。
如他们一样平凡、但又比其幸运很多的我们,是否也有把力量灌注到孩子心底呢?
什么时候家长能够通过自我反思,把一种力量真正灌注到你孩子的内心,成为他自己的力量,那才是教育的一种成功。
——尹建莉
1、给孩子做榜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要孩子爱上阅读,父母先要拿起书本;
想要孩子积极乐观,父母先要收起抱怨;
想要孩子人际融洽,父母先要与人为善;
想要孩子内心强大,父母先要勇敢坚定。
......
“成人心里有馨香,才能对儿童形成宜人的熏陶。”
2、